海子答复为何无奈痛苦
年轻的现代诗人海子一生创作的文字作品近200万字,他的诗集《初恋》《春天,十个海子》《黑夜的献诗》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等为人们熟知和喜爱,作为近年来文坛中难得青年诗人,海子被誉为是敢于不断冲击文学和生命底线的新生力量。但可惜的是,海子25岁时,自杀身亡了,只留给读者和诗迷们一个萧索的身影和一声沉重的叹息。
海子照片
回望海子的一生其实我们不难发现,海子是优秀而孤独的。15岁时他以一个农家子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,1983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工作,1984年海子的处女作《亚洲铜》顺利发表并获得成功,随后,海子开始了惊人的写作和创作。但是除了诗歌,海子在事业上没有过人的建树,在感情上没有亲密无间的爱人,周围的人不能理解海子的狂热和执着。而海子内心是清晰而明了的,什么是他想追逐的生活,什么是他要的爱情,但面对世人的不解,海子只能将梦想与压抑写进诗歌,用他自己的表示进行讲述和表白,海子答复正是这样一首作品。
作为源于农村的海子,他对土地的热爱与依恋是不言而喻的,海子答复中海子将北方的“麦地”赋予人的生命和地位,与它倾诉、交流。诗中太阳、麦地与作者三个孤单的对象走到一起,彼此观望着对方的孤独与痛苦,彼此质问、彼此怜惜,但是到底是什么问题却难以言明,更无法给予答复,“我”茫然无措。有痛苦,却又不能言说痛苦,这种纠结于心的压抑之痛可想而知,海子答复的无奈显示其痛苦的深沉、真挚。
海子母亲抒发什么情感
海子是年轻的现代诗人,生于1964年,原名查海生。海子的一生非常短暂,自杀时年仅25岁,但是生命的短暂并没有阻碍海子的创作,海子一生写下了近200万字的作品,留下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,为现代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。海子的作品大多借景抒情,比较著名的关于人物的诗歌就是《给母亲》。
海子照片
海子出身农村,家住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,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,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,1983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工作,1984年首次以海子的笔名发表作品《亚洲铜》,并一举成名。但是才华横溢的海子在生活中是孤独的,他的狂热与纯粹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和认同,他在感情上屡受挫折,他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,并将自己的抑郁、苦闷全部糅合其中。对于家人和母亲,孩子的内心是复杂而矛盾的,在《给母亲》中,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点。
海子在1984年曾写过一组诗《给母亲》,在这组诗中海子一反常规的赞颂与描述,反而用意象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质朴、动人的母亲形象,这个母亲可能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,但是每个人读来都觉得亲切而熟悉,仿佛那就是我们心中的母亲。海子母亲牢牢的抓住自然的背景,从自然生活中提炼形象与情感,通过几组诗,将母亲比喻成生命的源泉,表达人类母亲对于自然人的意义和情感,最后又通过理想与展望将母亲的形象渲染、升华。
海子母亲是一种对母亲和母爱的全新解读和诠释,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和想象力表达感情的真挚体现。
海子的诗作秋日黄昏的赏析
海子是年轻的现代诗人,原名查海生,是地道的农家子弟,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。海子生于1964年,15岁考入北京大学学习,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。1989年,海子以卧轨的方式自杀,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。海子在短暂的创作生命中写下了近200万字的作品,海子《秋日黄昏》就是其中之一。